【观点】财政货币平衡分析精要(下)
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IMI财经观察 Author 王剑
在上集,我们介绍了财政和货币的起源,随后两者交织,慢慢演进成现行的货币体系。这个体系由财政、央行、银行共同构成,比较复杂,并且存在三者配合的问题,也就是财政货币平衡问题。在下集(本集),我们继续借用虚拟国家的例子,来阐明这一货币体系的运行,以及各方如何调节达到平衡。
作者 | 王剑,CFA
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 金融业首席分析师
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 特聘研究员
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银行业研究中心 特聘研究员
相关文章:
以下为研究报告下集:
一、货币体系的基本运行
但是,具体到我国现实中,央行的基础货币余额30万亿元左右,其中高达21多万亿元却不是来自于前文例子中的广义再贷款,而是来自于一个非常特殊的渠道:外汇占款。在过去十多年时间里,贸易顺差和吸引外资导致大量外汇流入我国。比如,某企业从海外客户那赚到了10美元,按照过去“强制结售汇”的规定,要将这10美元卖给银行,换取人民币80元(假设汇率8),存在自己的账户里,形成了一笔广义货币。然后银行持有了折合80元人民币的外汇资产。
二、纳入财政因素
如果政府通过收税获取的资金还不够用,还可以发行债券。这里又有两种可能,一是向企业(居民)发债,二是向银行发债(还可能向外国人发债,即举借外债,本文暂不纳入)。但各国法规一般规定,不允许直接向央行发债。如果是向企业发债,和收税有点类似。比如发行20元国债,企业购买,那么企业持有的20元存款变成国债。而银行、央行的报表,则和前面收税是一样的。不一样的情况,是政府向银行发行债券获取财政收入。在我国,政府债券的主要购买方是银行。这时,银行就直接拿基础货币去购买国债,资金从基础货币转入政府的账户。比如,接上例,政府向企业征收了20元税收后,还向银行发行了10元国债。那么,央行、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变为:
三、平衡问题
参考文献:
黄达《财政信贷综合平衡导论》(2009)
孙国峰《货币创造的逻辑形成和历史演进》(2019)
L•兰德尔•雷《现代货币理论》(2017)
财政部干部教育中心《当代中国财政理论与实践》(2014)
菲利克斯•马汀《货币野史》(2015)
郭建龙《中央帝国的财政密码》(2017)
编辑 刘文婕
来源 IMI Report No. 1908
责编 胡晓涛、金天、蒋旭
监制 崔甜甜
关于我们
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(IMI)成立于2009年12月20日,是专注于货币金融理论、政策与战略研究的非营利性学术研究机构和新型专业智库。研究所聘请了来自国内外科研院所、政府部门或金融机构的90余位著名专家学者担任顾问委员、学术委员和国际委员,80余位中青年专家担任研究员。
研究所长期聚焦国际金融、货币银行、宏观经济、金融监管、金融科技、地方金融等领域,定期举办国际货币论坛、货币金融(青年)圆桌会议、大金融思想沙龙、麦金农大讲坛、陶湘国际金融讲堂、IMF经济展望报告发布会、金融科技公开课等高层次系列论坛或讲座,形成了《人民币国际化报告》《天府金融指数报告》《金融机构国际化报告》《宏观经济月度分析报告》等一大批具有重要理论和政策影响力的学术成果。
2018年,研究所荣获中国人民大学优秀院属研究机构奖,在182家参评机构中排名第一;在《智库大数据报告(2018)》中获评A等级,在参评的1065个中国智库中排名前5%。
国际货币网:http://www.imi.ruc.edu.cn
微信号:IMI财经观察
(点击识别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)
理事单位申请、
学术研究和会议合作
联系方式:
只分享最有价值的财经视点
We only share the most valuable financial insights.